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为何礼遇萧太后和杨政道?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。
中国有两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,分别是秦朝和隋朝。秦朝和隋朝虽然时间不长,但对后世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。秦朝结束了东周以来的混乱时代,隋朝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的乱世,让天下重归大一统。
很多人认为,隋朝和秦朝一样是二世而亡,实际上,隋朝并非只有杨坚(隋文帝)和杨广(隋炀帝)两个皇帝,算起来,隋朝一共有6位皇帝。如下图:
公元617年,李渊攻入长安,因杨广的长子杨昭去世,李渊立即拥立杨昭的长子,也就是杨广的长孙杨侑为皇帝,遥尊杨广为太上皇。这样,杨侑就成了隋朝的第三位皇帝。
第二年,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,杨广被弑,宇文化及拥立秦王杨俊之子,也就是杨广的侄子杨浩为帝。此时,隋朝有杨侑和杨浩两位皇帝并存。
随后,李渊接受杨侑的禅让称帝,建立唐朝。宇文化及称帝,杀掉了杨浩,王世充在洛阳尊杨广的孙子杨侗为帝,改元皇泰。之后隋朝灭亡,但是在杨侗之后,出现了一个“后隋”,同时还有一位皇帝。
隋朝灭亡后,杨氏子孙几乎消亡殆尽,窦建德找到了杨坚的孙子、齐王杨的儿子杨政道,并且将他们保护起来。武德三年,杨政道和萧太后(杨广之妻)被接到突厥。在突厥的保护下,杨政道建立独立的政权,史称“后隋”,杨政道被称为隋朝最后的皇帝。突厥为何愿意保护杨政道,还同意杨政道建立独立的政权呢?
因为突厥的处罗可汗是位知恩图报之人,处罗可汗的父亲名叫启民可汗,启民可汗当年受隋朝的恩惠才得以重夺汗位,因此,对处罗可汗来说,隋朝是他父亲的恩人,杨政道又是隋朝宗室的遗孤,处罗可汗因此对杨政道照顾有加,还专门在突厥境内划出一片区域,全权交给杨政道按照隋朝的制度来治理。因此,杨政道躲过了隋朝乱世的讨伐,在突厥的势力下得到了很好的庇护。
李渊在起兵反隋之前,和突厥缔结盟约,因此李渊在位期间,虽然多次派人到突厥交涉,希望突厥能够将杨政道和萧太后送回中原,但突厥并不答应。一方面,隋朝对突厥有恩,突厥担心杨政道回到唐朝后会遭遇不幸;另一方面,杨政道是隋朝宗室遗孤,有他在突厥,也可以掣肘唐朝。
李世民登基之后,突厥趁乱入侵唐朝,李世民被迫和突厥达成“渭水之盟”,从此之后,李世民暗下决心,打算灭掉突厥这个强敌。贞观三年,启民可汗的孙子突利可汗投降唐朝,突厥内部动荡不安,之后陆续有突厥将领带兵投降唐朝。杨政道也时刻关心唐朝和突厥的局势。
贞观四年正月,李世民派名将李靖率领三千骑兵,突袭定襄,突厥内部大惊失色,颉利可汗的亲信康苏派人暗暗和李世民通信,希望能够投奔唐朝。李世民大喜,没多久,苏康果然前来投奔,还带来了两位重量级的人物——杨政道和萧太后。
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杨政道和萧太后前来投奔,亲自出城迎接,以皇家礼仪迎接萧太后(毕竟是李世民的长辈),给予荣养。而后,封杨政道为员外散骑侍郎。
李世民此举,深得民心,特别隋朝遗留下来的门阀士族,对李世民礼遇萧太后和杨政道,纷纷表示赞扬。
很快,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,让很多隋朝旧臣人心惶惶。陪同杨政道投降突厥胡人爆料:杨政道和萧太后在突厥期间,有不少唐朝大臣偷偷和其有书信往来。
要知道,唐朝是反隋而立,很多隋朝大臣虽然投降了唐朝,但大多是权宜之计。若是有人还和隋朝皇帝有书信往来,往轻了说,是“不忘旧主”;往重了说,是“通敌”。
这件事被爆料出来后,很多隋朝旧臣内心不安,有人甚至想法设法求见萧太后和杨政道,请求他们为旧臣保守秘密。有一位叫杨文的中书舍人上奏要求严查此事,把那些不忠之臣全部重重处罚。不曾想,李世民听闻后,却当众表示:不必调查此事,就当不知道吧!
李世民为何不下旨彻查呢?
春秋时期,楚庄王夜宴群臣,让王妃陪同,大家都喝醉了,突然一阵风将蜡烛吹灭,有人趁着醉意拉了一下王妃的手。王妃大惊失色,趁乱将此人帽缨拽掉了。为了查明此时,大家建议把蜡烛点起来,看谁没有帽缨,谁就是非礼王妃之人。没想到楚庄王却让大家都把帽缨取下,然后才点起蜡烛,重新饮宴。历史上称之为“绝缨之宴”。
李世民不追究大臣和隋朝皇帝暗中通款,和“绝缨之宴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用李世民的话说:
天下未定,突厥方强,愚民无知,或有斯事。今天下已安,既往之罪,何须问也!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李世民认为,自己刚刚登基的时候,突厥还比较强盛,当时天下未定,很多人脚踏两只船,也情有可原。如果现在彻查,毕竟满朝震荡,既然萧太后和杨政道已经回到长安,再查这些人,没什么意义了。
做大事,就要有王者的胸怀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83895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